聽老段長講故事
王鴻儒是原寶雞電力機車段第六任段長。他從東北轉戰西北,從蒸汽機車司爐工起步,一步步成長為新中國第一個電力機車段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見證了電氣化鐵路從無到有的艱難歷程。
轉戰關里支援鐵路建設
1947年,年僅16歲的王鴻儒參加工作,在大連機務段擔任司爐工。后來,他被哈爾濱鐵路管理局選派到哈爾濱鐵道學院培訓學習,學習結束后被安排到圖們機務段擔任司爐工。
1948年底,東北三省解放。鐵路部門調派4臺蒸汽機車和數十名機車乘務人員到關里支援鐵路建設,王鴻儒光榮地加入其中。休整一個多月后,王鴻儒等人被分配到濟南機務段,一待就是4年多。后來,他因工作表現突出,被調至濟南鐵路局機務處,干了近3年的機務調度工作。1958年3月,王鴻儒順利取得蒸汽機車駕駛證。
盼望早點開上電力機車
上世紀50年代初,為打破西北到西南的交通瓶頸,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國家抽調全國鐵路近1/2的施工力量和施工機械修建寶成鐵路。1958年,寶成鐵路建成初期,采用蒸汽機車牽引,但是受到秦嶺北坡的高坡地段影響,兩臺蒸汽機車牽引十幾節車廂,行駛速度才不到20公里每小時,運輸效率特別低。
1958年6月,鐵道部開始對寶成鐵路寶雞至鳳州段91公里線路實施計劃已久的電氣化改造,并從全國各鐵路局抽調生產技術骨干前來支援。
“這是1959年濟南機務段出具的介紹信,介紹我到西安鐵路局工作。”在一摞工作證、榮譽證書的夾層,王鴻儒翻出了一張蓋有“濟南鐵路局濟南機務段”印章、微微發黃的信箋。
1959年,王鴻儒等19名抽調人員作為蒸汽機車司機,在河北省一所鐵路技校集中學習后,被安排到西安、臨潼、寶雞等地。他被分配到新組建的寶雞電力機車段,一年之后,因表現突出,被選送到唐山鐵道學院進行文化知識學習。當時,學習生活條件特別艱苦,原本3年的學業,他實際上學了1年就結業了,學員們分別回到了原派遣單位。
回段之后,王鴻儒擔當寶雞至鳳州段的蒸汽機車牽引任務。他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電氣化改造快點完成,好開上電力機車。
電力機車真是好
1961年8月,寶成鐵路寶鳳段電氣化改造完成后,4臺韶山型電力機車駛入第一個電氣化鐵路檢修運營段——寶雞電力機車段。電力機車逐步替代蒸汽機車,成為寶鳳段牽引的主要動力。
1962年8月,王鴻儒經過刻苦學習,成功考取了電力機車駕駛證,實現了駕照由“蒸汽”到“電力”的升級。提到第一次駕駛電力機車上秦嶺的情景,王鴻儒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感覺好極了,不僅駕駛環境好了,牽引動力也足了。”
電氣化鐵路通車后,為了增加貨運牽引噸位,貨運列車在寶雞至秦嶺區間加掛補機,上秦嶺時補機在列車尾部,下秦嶺時補機掛在列車前面。所謂補機就是補充列車牽引力和制動力的機車,起初一列貨車只掛1臺補機,后來隨著運輸噸位的增加變為2臺,也就是上下嶺有3臺電力機車牽引和制動。
“前面1臺機車拉、后面2臺機車推,當年試驗時,我就是本務機車的司機。”王鴻儒介紹說,當時技術人員提出了“前2后1”和“前1后2”兩種模式,即上嶺時前面2臺機車拉、后面1臺機車推和前面1臺機車拉、后面2臺機車推。但到底哪種模式可行,還得通過試驗來驗證。
當天,王鴻儒駕駛電力機車先采用“前2后1”模式,隨著調度人員開車指令的下達,牽引動力開始緩緩上升。起初一切進展順利,突然“啪”的一聲,車鉤被拉斷開了。試驗人員現場進行分析診斷,初步認定是牽引負載過大所致。接下來,他們開始試驗“前1后2”模式,王鴻儒平穩操縱機車,在牽引力持續攀升中,后部車輛緩緩啟動,滿載貨物的車輛滾滾向前,牽引試驗成功。
如今,寶成鐵路經歷了蒸汽時代到電力時代的變遷,完成了直流機車到交流機車的升級,貨車牽引噸數和運輸生產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車型在變,牽引力在提高,唯一不變的是上嶺“前1后2”、下嶺“前2后1”這一特有的牽引模式延續至今,成為寶成鐵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整治進口機車老毛病
1969年,寶雞電力機車段開始擴建,以便承擔機車大定修、小定修、事故修和架修、廠修以及牽引供電設備機車零小配件的生產。
上世紀70年代,段上成立職工教育室,王鴻儒從司機崗位調到教育室,專門從事職工教育工作。一年后,他被調至技術室,之后又被提拔為主管檢修生產的副段長,再后來被調到局機務處任內電科副科長。
在擔任寶雞電力機車段副段長期間,王鴻儒帶領生產骨干針對進口機車故障展開了技術攻關,并對檢修生產擴能提出了一系列意見建議。
提及進口電力機車的檢修保養,王鴻儒說,當年我國外匯儲備不足,再加上西方國家嚴密的技術封鎖,很多待換配件只能通過國產代用。當時,6Y2型電力機車的引燃管整流裝置設計落后、配件來源困難,他們經過與相關工廠的聯合技術攻關,成功研發了硅整流裝置替代方案,并將機車制動方式由再生制作改造為電阻制動,既提高了機車運行安全的可靠性,又節約了大量外匯。
王鴻儒說,在機車電機大修時也遇到了技術瓶頸,電機繞組的絕緣問題老是解決不了,不是試驗時電機耐壓打不上去,就是上車時電機經常燒損,分析原因,主要是缺少特制的絕緣材料。于是,段上組織技術人員跑遍全國去尋找絕緣材料,經過多方努力,最后在哈爾濱找到了一種名為環氧樹脂的絕緣材料,一舉解決了此類問題。
與電氣化鐵路共成長
1983年,王鴻儒受命從局機務處調回寶雞電力機車段,在1983年至1992年間擔任段長。
9年時間里,段里大事要事不斷:推進機車專業化、集中修管理,完成首臺法國進口6G型電力機車擴大架修,電磁機車輪箍加熱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輪對生產一條線正式建成投產……一次次技術的改進、管理的創新、檢修能力的提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老一輩電機人矢志不渝、艱苦奮斗、擁抱夢想的使命與擔當。
寶雞電力機車段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檢修“技術、管理和人才的搖籃”。王鴻儒說,當年成都鐵路局馬角壩電力機務段成立時,段上調派71名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工人參與建設和指導。后來幾年,電氣化鐵路建設全面鋪開,襄渝、石太、成昆、隴海、京廣等電氣化鐵路開通,相繼建立了25個電力機務段,大部分借鑒了寶雞電力機車段的實踐經驗,沿用了寶雞電力機車段的管理和工作模式,在技術管理上給予了兄弟站段很多無私的援助,為全路電力機車運用維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建段以來,寶雞電力機車段累計為全路兄弟單位代培和輸送了2300余名技術人才和管理骨干,并先后為路內外多所大專院校、廠礦企業及其他兄弟站段代培人員近萬人。
1992年初,王鴻儒光榮退休。他仍心系鐵路電氣化建設,關注電力機車檢修事業發展,特別是聽說高鐵實行單司機值乘、司機乘務員的駕駛環境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時,王鴻儒由衷地感到自豪。
本文圖片由趙選團攝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