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史 一部創業歌
■彭 超 信寶忠
位于唐山市開平區唐山東站西側的唐山機務段(原古冶機務段)始建于1882年,至今已經走過136個春秋。
1994年,受京山鐵路壓煤改線工程的影響,古冶機務段整體遷址至現在的位置,并更名為唐山機務段。
唐山機務段段史陳列館建于2001年5月,9月底竣工,10月20日開館,2012年8月進行了擴建。開館17年來,陳列館已接待數萬名來自全路各單位的干部職工和河北盛唐山市眾多企業的參觀者。
走進陳列館,迎面是一座巨大的浮雕。這塊浮雕是唐山機務段建段100多年來機車機型變化史的縮影。“珍藏歷史、彰顯文化、傳承精神、開創未來”是陳列館的主題。這里的每件物品、每幅圖片、每段文字都記錄著這個段的滄桑歷史,頌揚著唐機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陳列館的展品按照主題分為歷史滄桑、古段新篇、風雨歷程、機車文化、輝煌業績、轉線創業、兩段整合、再譜新篇八大部分,用大量的實物、圖片及文字記錄了唐山機務段一個多世紀的建設發展歷程。
在陳列館內左側,矗立著一塊寫著“北京鐵路局天津鐵路分局古冶機務段”的牌匾。這塊牌匾意義深遠。1881年,唐胥鐵路建成,同年9月6日,由中國工人根據英籍工程師金達主持設計制造的龍號機車開始在唐胥鐵路試運行。為維修和保養龍號機車而興建的唐山火車房正式投入使用,這就是古冶機務段的早期雛形。1882年,開平礦務局組建開平礦務局修車場,之后,修車場從開平礦務局分離,改為專門從事機車運用與維護工作的唐山車房。后來,鐵路向東延伸至古冶。1923年,古冶興建機車房。1925年,古冶車房落成并投入使用,唐山車房大部分人員和設備分到古冶車房。1937年七七事變后,古冶車房改稱古冶機務段。抗日戰爭時期,古冶機務段為日本人管轄,1945年抗戰勝利后,又被國民黨政府所接管。
1948年,唐山和平解放,古冶機務段回到黨和人民的懷抱,1925年,唐山火車房與秦皇島火車房合并于古冶火車房,1937年改稱古冶機務段,這就是唐山機務段的前身。新中國成立后,古冶機務段的鐵路工人繼承發揚龍號機車精神,創造了輝煌的業績。
上世紀70年代,坦桑尼亞、贊比亞等非洲國家曾向我國提出幫助他們修建鐵路的請求。唐山機務段派出了36名同志出國,支援坦贊鐵路建設。他們在較短時間內完成了修建任務,受到了坦贊兩國政府的高度評價。
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唐山機務段生產生活設施嚴重被毀。7月29日,該段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抗震救災先進單位稱號。
1987年2月9日,東風4型223號內燃機車配屬該段,至1998年6月23日,該段最后一臺蒸汽機車前進型2978號蒸汽機車退出現役,該段實現了機車動能全部內燃化。
1994年11月10日,古冶機務段搬至唐山現址后,全段干部職工日夜奮戰、排除萬難建設新段。經過5年的苦干,一個嶄新的、具有現代企業風韻的花園式機務段落成,像一顆明珠鑲嵌在京山線上。
2004年11月,豐潤機務段并入唐山機務段,唐山機務段在職工人數、車間班組數、機車數、運輸量等方面基本增加了一倍。該段本著力量整合、優勢互補、形成合力的思路,圍繞上級提出的檢、修分開,運用、保養分開,班組企業文化建設等10個課題,率先成立整備車間,嘗試檢、修分開,率先實現電車、內燃專業檢修,加快專業化管理步伐,率先運用雙司機配班、單司機值乘方式,使“古冶的精神豐潤的情,共筑唐機文化的魂”成為一種共同的聲音。
陳列館內的每幅圖片、每件實物都在講述著機務段發展的故事,幾代唐機人創業的汗水已深深地嵌入機務段發展的基石之中,自強不息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每一名唐機人。“把全國最老的機務段建成最好的機務段”是唐機人的美好愿景,秉承這樣的信念,唐機人將會延續唐山機務段的輝煌,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本文圖片由信寶忠提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