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1年10月參軍到兵轉工至今,已有35個中秋節沒有在家度過了,日久天長已習以為常。對于鐵路施工來講,中秋節前后這段時間,天氣不熱不冷,正是鐵路施工的黃金季節,只要工程沒有結束大干就會繼續,放假就會取消。

其實在工地過中秋節也沒有什么不好,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從五湖四海聚集一起,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默契,化困難為動力,讓鐵路在沒有路的地方延伸再延伸,造福大眾,惠及社會,責任重大、職業光榮。

在工地過中秋節,最大的快樂就是食堂集體會餐,得意時行令猜拳、天馬行空說些笑話、沒邊沒眼地講些家鄉的奇人異事,場面壯觀,熱鬧非凡,意義非凡。一次次轉戰南北的鏖戰,體現出人生的價值,一條條新修的鐵路,彰顯出職業的光榮。

中秋節在工地過,實際上與在家過沒大區別。近些年,鐵路施工部門的各級組織非常重視建家活動的軟硬件投入,注重把“家”建在人心上,雖然身居野外交通閉塞,但各種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享受著前所沒有的文化大餐。所以說在哪里過中秋節都一樣,心情一個樣,生活一個樣。

想家的時候,借助現代化信息平臺,打個電話、發條信息,電腦和手機視頻相互問候,如近在咫尺,面對面交流和問候,一切寂寞和孤獨感就會隨即消失。內業人都知道,越是節日工期越緊,節假日這個字眼,對于筑路工來講真的失去魅力。

時針即將指向今年的中秋佳節,我所在的中鐵十四局集團五公司張唐鐵路項目部管段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一些富余人員隨著各道工序的銷號而陸續退場或轉場,一場轟轟烈烈的搶工期戰役結下的友誼載入人生感情的相冊和企業發展的史冊。

最近,隨著各道工序的逐漸銷號,大批人員陸續清退,心里不免有些惆悵。這些并肩施工的同事,有的調至南方,有的轉場西部,一個工程半年到一年、一年至二年甚至更多時間的磨合所產生的火花,真的富有詩情畫意,可以寫成傳奇的小說,可以寫成豪放的詩詞,那一個個忙碌的背影和一張張熟悉的面孔,定格在我的記憶,浮現在我的夢境。

距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項目部的領導就召開了專題會議。商量來研究去,他們的話題還是統一到踐行黨的“三嚴三實”的規定上來。辦公室提前將中秋節會餐的精神通知到分布沿線的各個食堂,筑路工的中秋節是不放假、堅持邊施工邊賞月的慣例,早已成為筑路工的傳統。

8月26日下午,從河北省氣象臺獲悉,27日中秋節當夜河北云層厚、云量多,大部地區難以賞月,部分地區只能看到朦朦朧朧的月光。作為筑路工來講,中秋節那夜的月亮不管陰天晴天,都是圓的、都是亮的,因為他們心里裝著小家的平安和大家的昌盛。筑路工走小路修大道、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比中秋節的月亮更加美麗、更加明亮。2015.9.26河北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