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哎,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里土生土長的人兒……”自從看過《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后,每個人都深深記住了那首《咱們屯里人》,這不小屯街工區的每個職工,上班路上都會哼唱這么幾句。

小屯街工區是南陽工務段的“北大門”,地處伏牛山系,守護著焦柳線20公里鐵路線路和8公里平煤集團專用線,站場設備種類繁多,個別道岔型號陳舊,超期服役,安全狀況十分復雜。

2017年的除夕比往年來得早,氣溫也比往年低很多。1月27日下午14點,持續的降雪讓工區蓋上了一層厚厚的積雪,工具車油箱旁堆積著一個“雪人”。

“屯長1,“哎,在這檢查汽車油路呢1隨著走廊里傳來了一聲呼喊,“雪人”緩緩地直起身子站了起來,拍打了一下頭上的積雪。他就是小屯街工區“屯長”呂現發。

呂現發,41歲,小屯街工區工長,職工們都喜歡稱之為“屯長”。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沖鋒在最一線,哪里有“急危險重”的活,哪里就能看到呂現發的身影。今年是他在工區度過的第16個除夕了,每次逢年過節,他都會主動要求值班,把回家團圓的機會留給其他職工。

大年三十,按照傳統老百姓都要開始過年,不再干活了,但是小屯街工區里依然很忙碌,呂現發一邊清點工具,一邊再三叮囑道,“今天風急雪大,現場防護一定要注意聽對講機,與駐站防護員保持聯系。時間有限,一會我們分成兩班,一班由我帶著整治線路接頭病害,一班由老楊帶著更換傷損夾板。”

春節期間,客流量增大,為了能把更多的旅客安全送回家,增加了很多臨客。在繁忙的車流中,擠出60分鐘天窗可以說是難得可貴。呂現發為了充分利用今天的天窗,已經提前兩天做了充分的謀劃,恨不得1分鐘掰成2分鐘用。

14點40分“屯里人”就已經提前到達現場了,由于天窗點還未給,所以大伙就先把機具抬到作業門外待命,以便“天窗”給點后能有更多的作業時間。路塹地段的風明顯比平地上要大,穿梭其間的北風格外的刺骨,雖然大伙都已經裹緊了大衣,但是“猙獰”的寒風還是從衣服縫里鉆了進來。

“下行天窗15點10分開始,命令號28200”

“下行天窗15點10分開始,命令號28200,明白。”

現場防護員蘇延利,怕打拍打大衣上的積雪,舒展了一下因為寒冷而縮起脖子,大聲的和駐站防護員聯系了起來,仿佛害怕聲音被寒冷的北風凍祝

到達作業地點后,大伙集中精力,分工有序,有的負責墊片、有的負責涂油、有的負責起道。在內燃螺栓扳“突、突、突”的節奏下,金屬的撞擊聲,液壓油受力的嗡嗡聲,石渣受壓的吱吱聲儼然一場大型交響樂。

16點10分天窗結束,作業完畢。呂現發并沒有和大伙一起收工,而是讓班長楊鐵偉帶著大伙返回,自己和防護員蘇延利留在作業地點,等待通過一輛車后,再檢查一遍線路設備質量再返回。

“‘鄉親們’,工具入庫,洗涮下包餃子去嘍!大過年的,咱們屯里可不能沒有餃子”,返回工區后,隨著老楊的一聲吆喝,氣氛一下子活躍來起來,大伙也跟下餃子似的把工具入庫后搶著去洗漱。

晚18點,餃子準時出鍋,大伙圍坐在飯桌前,看著熱騰騰的餃子,都感覺到了“年”味。呂現發也記不清楚,這是在工區吃的第幾頓大年三十的餃子了。他夾起一個餃子說道:“雖說傳統上春節‘不讓干活’圖好彩頭,但是咱們工務人還是要消滅病害、堅守崗位,我們不圖自己的好彩頭,我們圖千千萬萬個旅客能平安坐車、開心過年。”

“對,來來來,呱唧呱唧,咱們‘一個屯’的在一起,一樣過大年。俗話說‘吃餃子喝酒,越吃越有’,咱們吃餃子拍手,越吃越有1班長老楊附和道。

遠處的線路上,火車不知疲倦的在雪中奔跑著,把千千萬萬的旅客送往家的方向。不知是誰的提議,飯堂中傳來了陣陣歡快的歌聲。

“我的老家哎,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里土生土長的人……”(雷金定 曲熠星)